
SERVICE PHONE
13608679192发布时间:2025-02-02 20:00:30 点击量:
PG电子2019级跆拳道选项课程标准跆拳道选项课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是以基本步法、腿法等动作练习为主要身体锻炼手段,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和科学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升职业体能和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基于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而进行的整体开发设计,注重实践参与和体验。通过跆拳道运动实现“体育强国梦”从我做起,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同时还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弘扬“礼义廉耻”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步法、腿法,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动作,全面发展力量,协调、灵敏,柔韧等专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开展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
1、运动参与目标:能主动参加跆拳道课程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习惯,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了解跆拳道的文化内涵,学习和体验勇敢顽强、团结协作、奋发进取的精神,熟悉主要的竞赛规则,提高观赏,评价跆拳道表演和竞赛的能力,增强职业保健意识。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跆拳道运动的基本练习方法,掌握基本理论常识和实战姿势、各种步法、各种腿法等动作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将跆拳道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之一。
3、身体健康目标:全面发展力量,协调、灵敏,柔韧等专项身体素质,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为未来胜任职岗位的体能需求打下基础;能合理选择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礼仪廉耻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和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拼搏、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年级以专项选项班为单位,开设跆拳道选项课。主要以提高运动能力、完成由体育兴趣向志趣的转变、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健身习惯为主,以跆拳道项目技能练习的提高与巩固、教学比赛和娱乐健身方法为主要手段,达到教学目标。在第三、第四学期不得重复选择。
【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解决体育教学追求直观、生动、标准化的教学难题,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体验,从而达到直观、快速、标准、深刻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为学生建立运动技能标准化、规范化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与健身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主健身能力。
【专题讲座式教法】对学生集中关注的新知识,新内容,采用大课堂进行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健身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养成健身习惯的良好效果。
【座谈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每学期确定一两个时间段在课堂外,如会议室、运动场馆、学生宿舍等场所师生面对面或线上(网络平台)与学生座谈交流,教师依据学生的提问解答一些有关体育健身的问题,传授一些健身知识,达到良好的互动效应。
【自主作业法】教师每学期向学生布置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试题,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定的教材、参考书和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个人的健身锻炼实践,采用书面作业的形式解答有关的问题,使学生能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有效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克服常规考试学生死记硬背、心理紧张的问题,进一步体现人性化教学效果。
【分级式教学与考试方法】依据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内容,教师按学生身体条件和运动水平进行教学。
【个性化教学与考试方法】针对个体差异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实施个性化教学。主要是采用常规的和特殊的教学方法在课内外进行个性化辅导与教学,依据个体的进步幅度,进行个性化考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个体学习进步与身心健康。
【视频图像模拟法】采用优秀运动员或教师示范,以录像、视频和图片等信息化方式,向学生展示技术动作的分解与整合,让学生反复模拟,进一步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
【个性辅导法】在课堂教学、单项体育社团、单项体育协会活动中,教师依据不同对象和不同水平层次进行重点辅导,促进不同水平层次的健身技能的提高。
【学生互导法】在课堂内外,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健身技能,相互之间开展互相指导,互相启发,互相评价,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十分钟理论教学法】在每节实践课中,穿插安排十分钟时间,教师根据班级、项目特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辅导,用来加强学生体育健身理论知识。
对于体育课程的评价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大学生技术和理论知识进行评价的同时,把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学生的进步幅度、考勤等纳入评价内容,并成为教学效果的组成部分。根据评分标准计算学期体育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89分—80分为良好,79分—70分为中,69—60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该项分值依据学生的学期出勤次数与锻炼时间确定。凡未达到规定锻炼时数60%的,该学期体育课成绩一律为不及格。
指学生基本掌握或比较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测试单项或专项运动技战术运用能力或技能能力。
以课堂提问或综合作业等方式进行基础知识的测试与了解。作业题:跆拳道运动的起源及发展、以及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指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能力,使身体更强健,为职业岗位体能的贮备打下基础。第三学期测试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评定。第二、四学期测试身体素质PG电子官方网站。
心理健康指学生能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克服各种困难。
社会适应指学生在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中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和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积极参加课堂内各项体育活动,如讨论、表演、展示、竞赛、组织、裁判等,同时可结合《WKB团队拓展等级评分表》测试评定。
①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取得第1至8名的集体项目成员或个人分别加12分、11分、10.5分、10分、9.5分、9分、8.5分、8分。
②参加省级体育竞赛取得第1至8名的集体项目成员或个人分别加10分、9分、8.5分、8分、7.5分、7分、6.5分、6分。
③参加市级体育竞赛取得第1至8名的集体项目成员或个人分别加8分、7分、6.5分、6分、5.5分、5分、4.5分、4分。
④参加校级体育竞赛取得第1至6名的集体项目成员或个人分别加6分、5分、4.5分、4分、3.5分、3分。
⑤参加二级院部级体育竞赛取得第1至4名的集体项目成员或个人分别加4分、3分、2分、1分。参加校体育社团(协会、俱乐部)比赛减半核算。
⑦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体育活动的组织、裁判及活动志愿者,每项次分别加3分、2分、1分。此项加分累计不得超过10分。
1、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员全程育人。始终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强化课程思政。
2、课程主讲教师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或助教三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水平与教科研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6、教学团队要求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具有课程改革与建设、教材开发的能力,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工作成效显著。
7、所有任课教师需建立蓝墨云班课,利用云班课移动教学助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及时完善教学资料文件、参考资料、影像资料、信息化资料,实时进行课堂考勤、信息发送、公告通知、答疑解惑、交流讨论、作业布置、资料传存等。师生资源共享、即时互动、实时监控、随时检查,实现课程的互动与开放。